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99号保利文化广场B座15楼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随着融资租赁企业投放资金更多流向租赁服务、公共能源、交通运输等关键民生与基础设施行业,融资租赁行业对于专精特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相关民生领域的服务和渗透力度持续加大。
科学城(广州)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战略投资与数字化发展部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情况与政策动态》显示,全行业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七个行业的投放量已超1000亿元。
站在转型提质的关键节点,融资租赁行业要在服务实体与产业升级中找准新定位、新路径、新增长点。
如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裁张保所言,租赁公司要锚定国家战略新坐标,深化创新转型,有力支持国内大循环;拓展全球布局的新市场,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跨境竞争力;构建合规发展的新范式,筑牢风险防控生命线;打造科技驱动新引擎,开启行业“第二增长曲线”。
无论是开启“第二增长曲线”还是行业此前常谈的实现二次创业再出发,本质上是锚定国家战略,聚焦新兴赛道,以科技为引擎,深化创新转型,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租赁企业要深刻把握服务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使命,坚定不移推进战略转型与业务升级。
这需要租赁企业跳出传统业务框架以实干破局,将转型升级落到实处,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谋突破,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发挥行业价值。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5)》提出,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储能设备、智算中心、低空飞行器等新业务领域,丰富了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方向,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国之所需、心之所向,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和韧性,既是我们最大的信心和底气,更是我们发展的最强参数和最优变量。”交通银行首席专家徐斌日前表示,融资租赁业应主动识变、求变、应变,进一步找准战略方位和角色定位,锚定国家战略,顺应监管要求,依托资源禀赋,在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上发挥好功能优势,切实找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租赁业正明晰战略方向,以具体路径、专业能力、创新举措,把服务国家战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赋能行动。
在徐斌看来,将服务国家战略的“大写意”勾勒为“工笔画”,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租赁企业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深耕多维行业,构建产融结合的专业壁垒;二是优化客户结构,打造精准适配的专属客群;三是开辟差异赛道,串联场景生态,实现“整合升级”;四是拥抱数字科技,重构业务逻辑“模式进化”;五是强化培育引擎,打造人才发展“坚固底盘”。
从“方向共识”走向“实践落地”,租赁行业转型并非被动调整,而是在监管导向与市场变化的双重驱动下,主动重构核心能力、重塑市场定位的必然选择。
当前,租赁行业形成新的战略转型路径,淡化“资金中介”功能,聚焦设备获取、配置优化、技术维护与残值管理等核心能力,构建“设备管理专家”的新生态。
如何在合规与创新中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楚东表示,租赁行业在积极探索发展的同时,应不忘初心,坚持主营主业,以租赁物运营及价值管理为核心拓展业务,深耕产业链条,提高附加价值,守牢风险底线,才能确保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合规且可持续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租赁凭借“融资+融物”独特优势,正成为国产高端装备“出海”的重要推手。
“在全球供应链深度重构的当下,国产装备正从产品‘出海’向生态‘出海’跨越。而金融租赁作为连接设备流通与跨境服务的关键纽带,也应该成为这场全球化浪潮中的新力量。”浦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魏强直言,当前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加速,设备作为生产技术的核心载体,其跨境流动的效率直接影响了全球供应链配置的效率。对中资企业而言,国产装备出口早已不是单纯的贸易行为,而是参与全球资源分配、提升产业话语权的重要路径。
对租赁行业来说,如何通过“融资+融物”的独特优势,帮助企业破解海外融资难题,推动装备顺畅出口,既是时代赋予的机遇,更是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责任。
“金融租赁公司加大对国产装备出口的支持,本质上是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应用,为全球供应链重构提供中国方案。”对此,魏强建议,强化战略定力,加大对国产装备出口的支持力度;深化产品创新,满足中资企业的多元化、场景化需求;优化多方合作,推动政策、税收、科技环境协同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金融时报
特别声明:本网站所发布文章,除标注「原创」外均转载自各大媒体平台,如转载时标注作者及出处,我方会一并载入,如没有特别注明,我方会默认为网络转载,如原作者见到后,认为不妥,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