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作会议将会对融资租赁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2017-07-20 10:54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租赁行业,与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环境息息相关。会议对金融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将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回归本源,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着力强实抑虚。
金融需要回归本源,融资租赁也需要回归本源。2016年12月9日,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举办的“2016中国融资租赁年会”在北京召开,回归融资租赁的本源成为业内资深高管的普遍共识。
由于资源禀赋不同,融资租赁公司的转型之路应各有所专。融资租赁源于制造业的发展、服务制造业的发展,回归融资租赁的本源,应立足设备金融的本质,从“融资”向“融物”转变。同时,融资租赁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强实抑虚的改革过程中应该发挥更大的功能和作用。
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深化国企改革,把降低国企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最近十年,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社会对金融的迫切需求。随着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体系的完善,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各司其职,融资租赁行业原有的一些业务模式和业务领域将逐渐失去市场基础,融资租赁的业务创新是行业发展的不然趋势,并终将回归设备金融的发展轨道。
强化监管,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融资租赁是以融物替代融资的新型投融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融资租赁业务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创新活跃的时期,中央强调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加强金融监管的统一性穿透性也是形势所趋。对于融资租赁等具有一定金融属性的业务形式,势必将加强行业监管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所有金融业务将朝着更加规范、稳健的方向发展。
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
国家一贯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特别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央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但收效甚微。融资租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希望能有针对融资租赁行业的配套扶持政策。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融资租赁是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三农”和绿色金融的重要方式,但专业性要求也更高。融资租赁公司应积极介入普惠金融,根据自身专长,有所为、有所不为。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
资金来源是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命门,互联网金融是融资租赁公司筹资方式的重要补充。但是,融资租赁公司要坚持“不能自融”的底线,综合业务风险与收益的特点确定自身的承受能力,盲目触网无异饮鸩止渴。
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
融资租赁行业应重视保险产品在风险防控中的保障功能,最重要的是推动保险行业设计、开发适合融资租赁交易特点的保险产品,更好的服务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
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只有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融资租赁行业才有可能去争取扶持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才有可能更大限度的鼓励、支持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今年以来,防范金融风险是国家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真正的融资租赁业务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但应当警惕业内个别风险事件对行业整体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融资租赁公司应加强风险管理,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目标客户,避免单一客户集中度过高。
专业化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转型之路也并非坦途。金融体系的完善将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融资租赁行业不会停下创新与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