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昭示贸易投资未来
2013-10-14 16:44
摘要:
融资租赁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扩大开放措施的三大金融服务领域之一。这个并不为普通百姓熟悉的行业,其实是为飞机、轮船等航运业融资的主力之一,也是我国装备制造走出国门的重要推手。
进入自贸区这一“试验田”,意味着融资租赁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未来十分具有想象空间。不少机构已蠢蠢欲动,争相投入自贸区融资租赁“富矿”的开发。
融资租赁渐与国际接轨
自贸区方案中提到,允许和支持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并开展境内外租赁服务。
具体开放措施,一是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二是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税收方面,方案将试验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或金融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对试验区内注册的国内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司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并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相关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这是和国际惯例接轨,肯定是一大进步。同时还明确了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博厚方略合伙人、原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专职副会长屈延凯对记者表示,方案对融资租赁行业显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自贸区方案对融资租赁行业开放的相对谨慎,最有新意的就是取消了单机单船公司注册资本限制。”恒信金融租赁CEO、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会长李思明说,从融资租赁的特性来讲,我们比较在意两项,一是审批和监管,自贸区在这两方面开放程度很大,这是业界乐于看到的。第二,融资租赁是用钱挣钱的行业,融资的便捷性非常关键。境外融资、境内融资两个渠道能否有效的结合,牵涉到区内利率和汇率两方面的改革力度,这要看实施细则和力度。
机构相机而动
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外汇管理、海关等配套政策是任何一家企业梦寐以求的。特别是未来自贸区内融资便利性很有想象空间,航运服务又离不开融资租赁的支持,不少机构都盯上了融资租赁这个潜在的“富矿”。
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文挥近日就表示,交行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相关政策,在区中设立金融租赁子公司。此前,境外飞机租赁业务由于政策性障碍,通常通过其他国家、地区绕道开展。如果通过设立自贸区子公司这样一个平台,就能把境内外业务整合起来。
海通证券(子公司海通国际控股近日以约7.15亿美元从德太集团(TPG)手中,购得恒信金融集团100%股权,恒信金融租赁就是恒信金融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通过收购恒信金融,海通证券将融资租赁这一未来的潜力股纳入业务版图。在业内人士看来,恒信金融租赁地处上海,很容易借助地缘优势受惠自贸区带来的优惠政策。
李思明也对记者表示,恒信金融租赁确实有进驻自贸区的打算,主要是基于融资便利方面的考虑。
招银金融租赁副总裁刘卫东说,自贸区给融资租赁行业带来了潜在的巨大机会,租赁公司都在思考怎么在自贸区内设立公司,如何促进贸易的自由化,促进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
实业企业同样蠢蠢欲动,上海布恩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竟成就表示,准备在自贸区开展融资租赁等为外贸企业服务的业务。
携手“走出去”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二,随着自贸区的设立,融资租赁业务无疑将迎来新一轮更深更广的发展。
专家表示,融资租赁实际上已成为我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推动力,成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机械设备和船舶等销售和出口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对融资租赁的需求也会增加。
博厚方略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融资租赁国际化对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海外扩张有深刻的作用。最直接的作用是绕开贸易壁垒和打开新的市场。一方面,融资租赁属于服务贸易,可以突破对直接购买的限制;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化,可以把中国设备引入更广阔的市场。
此外,融资租赁还在对外投资方面发挥作用。我国正在成为全球的资本输出国,去年中国企业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但面临增速减缓、投资摩擦加大的挑战。融资租赁“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特点,有利于绕开投资壁垒,是值得尝试的创新方式。
博厚方略管理合伙人周剑振表示,在全球整合企业的时代,融资租赁“走出去”只是迈出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走进去”和“走下去”。作为跨设备和金融的工具,这实质上是“中国装备+中国金融”一起走出去。而贸易和投资相结合的属性,将给我国带来“对外投资+国际贸易”的新模式。